《一秒钟》有人等了一年多,终于在昨日上映了。
有人提出这样一个问题:没有勇气面对历史,如何有勇气走向未来?
很遗憾地说,张艺谋已经丢掉了重现一段历史的能力,以往对时代标志性气质的提炼,被道具与布景的勉力贴合所取代。当镜头扫过表情松散的群众,如同在紧绷的小品式桥段中插入了可有可无的缓释剂,而这本应成为影片最刻骨的内核。演员表演的精准反倒让他们失了魂,对时代的回眸仅仅在他们于荒漠上奔跑的那一刻显露出端倪,而这恰是他们对身体失去控制的一瞬。当然,这也是张艺谋早已熟稔于心的技能。
光是网友们的评价,处于一个两极化的状态,导演张艺谋贵为知名导演,自然是有名气的,毕竟曾经获得过许多奖项,这么有实力的导演,也是很少见的。
不少网友都纷纷表示:又是张艺谋的情怀,光是剧情就被删减了很多。
的确值得赞扬的是,他们为了这部电影专门去到黄沙漫天的沙漠中,所有的工作人员与演员们,为这部电影,付出了不少心血,这一点是很打动人的。
但那种沉重的,巨大的,因时代而起的悲怆,在删改之下变成一场颠倒的喜剧。
不知道张九声的女儿发生过什么事,就无法理解他为何有这样极端的作为,无法理解在女孩那句脱口而出的“怎么面袋子没压死她”之后,他为何会暴怒呢?能看得出来这部电影被删改过,期待某天能见到真正完整的一秒钟。
情节是硬伤,单薄的叙事不足以撑起一部电影,而过于夸大的年代特有的荒诞和愚昧,如对电影的狂热追捧,已经造成审美疲劳,所谓情怀,应该是润物无声,而非刻意为之。总之观影之后,还是觉得老谋子擅长于拍摄落后与愚昧,有贩卖情怀之感,不足以打动人。
画面没得说,演员张译也没得说。演员刘浩存的声音,有些不太搭调,但谁也不知道原片删了多少,只要想到删减版的剧情,想想就心碎。
确实故事有点单薄,很多东西都没有说清楚但并不给人余味悠长的感觉。
范伟的发挥空间不是很大,但还是做到了最好,反观张译的空间应该是很大的,但有种没够到着力点的空荡感,刘浩存则是完全凭借着新人在五官(尤其是眼睛)和气质上的灵动将将稳住了,台词过于抑扬顿挫,“演”的痕迹有点明显,在卡车上说故事那段应该可以是一个优秀片段的,但是太像文艺委员故事朗诵了。
就像被沙土覆盖的胶片一样,那些不能提及的、被掩埋的、错位的,才是最重要的。
愿称之为一曲时代的哀歌。当然这哀歌并非唱给时代,而是唱给那些被湮灭在那个惨恶时代里的苦难的人们,更甚的,是这一代人创伤的记忆却最终如那张胶片般被尘封,留下的只有一层假糖衣。
很多地方衔接突兀,没删减也会觉得突兀因为感觉故事推动力太薄弱了,不足以支撑一个好电影,这个故事动机太小太突兀了,像是写不出故事剧本硬憋出来的......
故事感差这是老谋子的一贯弊病吧,摄影依旧没的说毕竟摄影科班出身,好几个镜头让我以为在看城南旧事。
时代不留给人拧巴的权利,每个人都可以打补丁,历史和民族也能,从贫瘠走向阳光,我们知道有多难,我们也理解有多难,我敬畏今天的很多功绩和辉煌,但我也敬畏历史。
通往包容多元欢畅的未来,应该教会人们用眼睛去微笑去自省,而不是用眼睛审度。
删减后的故事确实略显单薄,导演想要表达的内容也变得十分隐晦,不过确实能感受到这是属于第五代导演才能拍出的故事,从《归来》到《一秒钟》,那个背景下的故事总是简单却又动人,总是那样令人惋惜、无奈。
总觉得少了点火候,该说的话没能说出口,最有劲的拳头没打得出去,有的地方太过于点到为止了,人物塑造就有点单薄,结局看上去不仅没什么意义,甚至还有点滑稽。本可以是个让人觉得蛮震撼的故事,但看完心里出奇地平静。
虽然有些遗憾,但胶片时代里观影的纯粹乃至神圣、小姑娘的灵性以及张译、范老师极其出色的演技都让这部片子很有看点。
毕竟张艺谋拍摄的作品,口碑几乎差不到哪里,但很多时候一味地删减片段的话,也会让观众们看起来有些生硬。
他一直都喜欢拍这次有年代感的东西,也会给人留白。
就拿国庆上映的《我和我的家乡》来说,张艺谋是这部电影的总监制,整体来说,这部剧给观众们的印象还是比较好的。
毕竟有7位导演一起努力,还有一位总监制,肯定是会收获好评的。而这部影片,喜剧中又带点感人。
众多想法集在一起,还是有很多可观看的东西的,但话又说回来了,倘若让张艺谋导演的话,想必也是随着心去走,就像他说的那样“我只想拍我感兴趣的东西,一种清新、自然和返朴归真的东西。”
他从来都不拍电视剧,只拍电影,不论是什么题材,也都会给予人们一些惊喜。
他很自豪的事情是从刚开始拍的《红高粱》,几乎到现在他的每一部影片,很少赔过钱,因此也拿了不少奖项。
这也是《一秒钟》观众为何会对张艺谋抱有很大期待的原因。
抱着很高的期待去看,但回馈给观众的就是浮于表面的情怀,情怀和感情是够了,但故事线真的清晰吗?
国师说刘浩存是周冬雨接班人,老实说并不看好,这片里她只是中规中矩做到了不拉胯,但也并没有出彩。另外,张译这几年演角色感觉都是一副苦大仇深的模样,片里也用力过猛了,远不及范伟来的自然。
空有情怀却讲不好一个故事,或者这本就不是一个好故事,一部小品的剧情被稀释到快两个小时,包括无意义的追逐戏,刻意的误解和反复的电影中的电影,实在乏味。
如果不提时代背景,如果不提那种扭曲的集体狂热,把最内核的东西阉割掉以后,我们就只剩下看到夸张的人像,夸张到令人尴尬的情感。
这部影片像过了一个世纪,特殊年代的个体悲剧千千万,以这种方式呈现未免太过轻易。
也有过一放电影就无比兴奋的童年,食物不再匮乏后,精神需求常年处于饥荒状态的我一度憧憬未来能与放映厅、图书馆、绿皮火车紧密相连。
成年后以删稿为业,闲时沉迷光影画面,却最终丧失了出走的勇气,曾经只要灯光熄灭便能屏息凝神,而今在这小黑屋的每一秒都如坐针毡,胶片的时代正逐渐远离,混沌的当下仍在继续,愿造梦者做那划破夜空的闪电,莫学通灵者机械奏响安魂曲。
也许,题材对于一部分观众来说,早已没有那么新颖的感觉了。况且剧中的删减部分,有些代入感就不是很强。
所以这也是观众们频频想要像张艺谋反应的问题。